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京东消金”登场、“捷信消金”退场!新平台如何打破财务困局?

体育正文 28 0

“京东消金”登场、“捷信消金”退场!新平台如何打破财务困局?

“京东消金”登场、“捷信消金”退场!新平台如何打破财务困局?

捷信消金2024年的(de)盈利表现(biǎoxiàn)并不代表其核心业务恢复,而更(gèng)像是重组带来的阶段性“财务修饰”。对京东而言,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激活这一资质脆弱的平台,重塑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可持续竞争力。

觊觎消费(xiāofèi)金融牌照已久,京东终于借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捷信消金(xiāojīn)”)重组之机成功入局。时隔半年,天津(tiānjīn)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京东消金”)正式亮相,标志着京东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关键(guānjiàn)一子正式落定。

近日,天津金融(jīnróng)监管局正式(zhèngshì)批复捷信消金更名申请,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(wèi)“京东消金”。5月26日京东消金回应称,更名不会影响已签署合同和协议的效力,公司现有业务及客户服务将照常运行(yùnxíng),确保平稳过渡。这一举措也意味着京东对捷信消金品牌整合工作基本完成。

图片来源:天津监管局(jiānguǎnjú)

回顾(huígù)京东(jīngdōng)入局历程,2024年12月20日,京东集团通过重组协议收购捷信消金65%股权,成为控股股东。仅一个多月后,2025年1月28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(jiāndūguǎnlǐ)总局批准了公司股权架构调整及注册资本变更。此后,4月21日,京东高管张(zhāng)含春出任法定代表人和(hé)总经理,进一步强化控股方对公司经营的主导权。随着(suízhe)更名落地,京东消金的独立身份正式确立,京东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战略版图也进一步完善(wánshàn)。

然而,更名只是京东整合捷信消金的起点。尽管控股权确立、管理层调整和法人变更为后续(hòuxù)运营奠定了基础,但整合成效的关键,仍在于京东能否修复资产质量、恢复(huīfù)核心业务(yèwù),并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

捷信财务(cáiwù)反弹只是“纸面繁荣”

捷信消金曾是国内消费金融领域的先行者。自2010年成立以来,公司凭借覆盖全国的线下网络和“人海战术”快速崛起(juéqǐ),到2019年已位居行业前列。然而,受新冠疫情(yìqíng)冲击及线下展业模式掣肘,公司线上转型不畅,导致资产(zīchǎn)规模与经营业绩双双下滑。2021年,捷信集团(jítuán)开始考虑退出中国市场,启动不良资产处置并寻求(xúnqiú)买家(mǎijiā)。最终,京东在2024年底完成收购。

根据(gēnjù)捷信集团(PPF)2024年财报披露,此次重组为集团带来2.98亿欧元的处置收益,并保留对捷信消金(xiāojīn)2%的股权,意味着捷信集团已彻底(chèdǐ)失去对捷信消金的控制权。

截至2024年末,捷信消金总资产为5.98亿欧元(ōuyuán)(ōuyuán),折合人民币约49.03亿元(yìyuán)(yìyuán),其中(qízhōng)现金及(jí)现金等价物高达5.92亿欧元(约合48.49亿元),资产结构高度集中于流动性资金。同期总负债为8.83亿欧元(约合72.33亿元),净资产为-2.85亿欧元(约合-23.40亿元),显示其已严重资不抵债,财务状况极为脆弱。

图片来源(láiyuán):PPF2024年报

值得注意的是,捷信消金(xiāojīn)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59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4.83亿元),相比2023年1.09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8.93亿元)的亏损,实现大幅反转,表面上似乎显示经营已出现起色。然而,从(cóng)财务结构来看,本次盈利主要(zhǔyào)来源于重组(chóngzǔ)和(hé)清算过程中产生的一次性收益,而非核心业务的实质性恢复。

图片(túpiàn)来源:PPF2024年报

具体(jùtǐ)来看(láikàn),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仅为500万(wàn)欧元(约合人民币(rénmínbì)0.41亿元),净利息收入则为亏损20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1.64亿元),显示其传统信贷业务几近停摆(tíngbǎi);手续费净收入也由2023年的9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0.74亿元)降至2024年的2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0.16亿元),主营(zhǔyíng)金融服务持续萎缩。

反观利润的主要来源,则是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允(gōngyǔn)价值变动所(suǒ)带来的收益,该项在2024年高达77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6.31亿元(yìyuán)),而2023年则为亏损4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0.33亿元);“其他收入”亦有小幅增长。这些(zhèxiē)收益多属于非经常性项目(xiàngmù),缺乏可持续性。

在成本端(duān),“其他营业费用”从2023年的(de)1.1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9.01亿元)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300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2.46亿元),这一(zhèyī)变化很可能源于减值冲销、资产摊销结束等重组相关的非重复性项目。人员费用和折旧(zhéjiù)摊销则相对稳定,说明公司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。但在主营业务(zhǔyíngyèwù)显著(xiǎnzhù)收缩的背景下,现有的成本结构能否维持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

综上,捷信消金2024年的盈利表现并不代表其(qí)核心业务恢复,而更像是重组带来的阶段性“财务修饰”。对京东而言,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激活这一资质脆弱的平台,重塑(zhòngsù)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可持续竞争力。未来发展(fāzhǎn)关键在于,能否依托京东自身的电商体系、用户(yònghù)数据和消费场景,将(jiāng)消费金融能力深度融入“白条”等(děng)现有产品生态,通过场景驱动实现信贷业务的有效重启,同时重建风控与资产管理体系。

是复制蚂蚁,还是重塑(zhòngsù)路径?

值得注意(zhídezhùyì)的是,行业格局正在(zhèngzài)快速演变,领先者正在不断刷新标杆。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平台,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蚂蚁消金”)通过(tōngguò)“花呗(bei)”“借呗”等核心产品,依托支付宝深厚(shēnhòu)的用户基础和消费场景,通过联合贷款模式持续拓展市场。

截至2024年,蚂蚁消金首次(shǒucì)超越招联消金,跃居行业首位。其总资产达到3137.51亿元(yìyuán),同比增长30.91%;营业(yíngyè)收入为(wèi)152.13亿元,同比增长76.30%;净利润(jìnglìrùn)为30.51亿元,同比大增1907.24%。这一强劲表现为京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。

数据来源(láiyuán):Wind、新刊财经整理。

相较而言,京东消金尚处于转型初期,尽管平台流量、用户画像和场景资源具备优势,但要在(zài)复杂监管环境和激烈竞争(jìngzhēng)格局中突围,仍需经历系统性重构和业务实践的(de)验证。未来,无论是借鉴蚂蚁消金的路径,还是探索独立(dúlì)于电商生态的新模式(móshì),京东都必须在“场景+金融”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探索,实现真正的差异化竞争。

总之,京东(jīngdōng)消金能否打破(dǎpò)捷信遗留的困局,不仅考验其整合与执行能力,更将成为其在数字化金融新时代能否形成闭环、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战役(zhànyì)。

“京东消金”登场、“捷信消金”退场!新平台如何打破财务困局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